傳染病防疫是公共衛生專業的發軔,也是衛生和醫療專業最難分界的地方:第一批公共衛生專家,通常就是醫師,而且常見是感染專科領域。醫衛一家親不是啥壞事,但是處理防疫工作時,如果演變成醫院領導防疫、治療代替預防……那可就違背了公共衛生的領先預防精神
從三段五級的架構來看,整個大三段固然都是公共衛生的業務,但是醫療性介入應當謹守在次段領域,初段則放手給非醫療單位參與。如此專業分工,大家各自發揮能力、互相信賴隊友,才能組合出英雄聯盟。
從過去對抗疫情的經驗,WHO將公衛介入分成兩類範疇:
■ 醫療性之公衛介入 (Pharmaceutic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PPHI)
◤ 定義:運用臨床診療、藥物及疫苗*1 投入,將傳染病於次級階段截斷 ◤ 特點: 1. 運用醫療科技,將已經感染、且進入臨床階段之患者,進行治療 2. 有效中斷疾病散播,但也將防疫壓力集中至醫療機構 3. 對於傳染病併發症,可以即時進行處理,或至少給予支持療法 |
|
■ 非醫療性之公衛介入 (Nonpharmaceutic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NPHI) GPSMapEdit ◤ 定義:在疫苗及藥物之外進行的公衛介入,以防堵高難度防疫的傳染病流行 ◤ 特點: 1. 在疫情炙熱階段、疫苗及藥物投注前的空窗期,需透過NPHI控制疫情 2. 高傳染性疾病*2 難以用單一措施防堵,需要多層次策略同時重疊cover 3. 許多新興、再現性傳染疾病,根本缺乏疫苗或治療藥物,隻能依賴NPHI 4. WHO不贊成過度邊境管制,鼓勵由社區防疫著手*3 但隔離、檢疫對於海島型國家具有高度效益,故為我國重要防疫策略 5. NPHI屬於預防性措施,可以在大流行之前執行。 另一方面,領先執行介入的效益,也優於流行爆發後才執行 |
【註】
*1 疫苗和藥物一樣,有製備及供應等後勤問題;
而且面對新興傳染病時,未必能於流行前預先接種,故在概念上不劃分進NPHI
*2 流感疫情有多難防堵呢?
可以從R0(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基礎再生數)的比較來檢視:
◎SARS | R0=2~5 |
◎和平醫院SARS | R0=2.6 |
◎學校SARS | R0=0.8 |
◎TB | R0=1.6~4.8(∴台灣隨時可能爆發流行) |
◎登革熱 | R0=3.4 |
◎天花 | R0=5~7 |
◎飛機上流感 | R0=10.4 |
◎學齡前孩童流感 | R0=16.9 |
*3 現有WHO建議,係基於未來大流行病毒特性,與季節性流行相同之假設
一般上課,因應流感大概都是背『四大策略、五道防線』~考試直接這樣考當然輕鬆~默寫出來就是了
●四大策略:疫情監視、傳染阻絕、抗病毒藥物、流感疫苗;
●五道防線: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家庭防護
追根究柢,防治策略與防線佈置,背後是從『公衛介入措施』的概念提煉而來;如果題目問更大一點,或者是擬答想要脫穎而出,最好還是回歸母理論來處理。
再者,公衛真正的專業價值所在,應該是泛用型行政管理方法的展現…這樣說好了:動起真格的傳染病,通常跟腦殘一樣是沒藥醫的,不論是病原株分離不出來、還是抗體血清尚未發現……總之就是什麼藥物和疫苗都木有!這種悲劇才是見真章的防疫試煉。
無藥可用的醫療人是很卑微的;但是無藥可用的公衛人卻依然活跳跳。
扣掉藥物、疫苗、臨床的非醫療性公衛介入,說穿了就是繞著『傳染阻絕』原則跑。這一招其實在微生物學問世之前,人類就懂得用來對抗瘟疫~隻是後來抗生素時代太輝煌,名氣反而被壓過,直到SARS洗禮之後,才又重回WHO防疫兵器譜排行之首。
WHO將NPHI的措施分為四類:
一、個人及家庭衛生 |
衛生行為促進、接觸者檢疫、病例隔離 |
二、社區衛生 |
(一)社區感染控制 區域檢疫、集會感染控制、大眾運輸感染控制 (二)擴大社交距離 集會限制、取消公共集會活動、關閉公共場所、停班停課 社區快速圍堵、無暴露史者居家庇護、國內旅遊限制、區域封鎖 (三)社區志工動員 防疫知能傳遞、社區訊息收集、社區物資配送管理、居民生活機能維持、 居家照護服務、心理關懷支持、防疫活動推動、社區秩序維護 |
三、邊境管制 |
(一)健康資訊 旅遊資訊提供、國際旅遊警示 (一)接觸者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邊境機構檢疫、出入境體溫篩檢、出入境症狀聲明 航機船舶病例通報、定泊檢疫、登機檢疫 (二)疑似病例處置 疑似病例診斷、旅客醫療機構隔離、旅客居家隔離 (三)出入境管制 出入境限制、國境關閉 |
四、風險溝通 |
(一)對民眾溝通 系統性衛生教育、民眾意見回覆、裏鄰系統補助宣導 網際網路訊息、手機簡訊、民意調查、職場宣導 (二)對媒體溝通 媒體高層溝通平台、記者會召開、淺易防疫知識提供、偏差報導澄清、 電視頻道徵用宣導 (三)對醫療專業溝通 醫衛公學會溝通、醫療保健系統傳達(緻醫界通函)、專業繼續教育 |
NPHI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它的『泛用性』。就算把防治的對象從流感,改成痲疹、霍亂、愛滋、未知的T病毒(啥?)、X病(なに?)……為了劇情更緊張刺激,再添加上地震、戰爭使醫療機構都塌平了也行!哪怕沒藥沒疫苗沒有醫院,反正方法依然通用。如果覺得傳染病防疫很複雜,不妨從這些萬用措施開始起步。
這些措施實際執行時,站在公共行政的角度,又可依管制對象的不同,分為『個人及家庭層次』與『社區層次』。
當然,有些措施需要配合疫情的時間點來執行,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例如:國內尚未發生社區流行時,邊境管制,尤其是入境管制的部份就相當有價值;一旦國內已經大規模人傳人流行,邊境管制就顯得很空虛,改側重在社區感染控制,才更能有效降溫疫情。
(有關疫情時間點的劃分,請另參閱《疫情流行等級》一文)
至於『邊境管制』比較特殊
行政上它屬於社區的範疇,但空間上它又是屬於社區的外圍……所以被獨立拉出來。簡單說,『港埠』區域內就是邊境,出了『港埠』就算社區。
特別要說一下法律上的『港埠』
這個名詞不單指港口,必須採用擴張解釋。舉凡:國境山隘、陸路關口、港口、碼頭、航空站…都算,甚至台灣的生意如果搞到星際規模,那宇航站、太空電梯、MIB星際海關......等,也算『港埠』。
(假設情境)
官員:來藍星的目的?有觀光簽證嗎?預計停留幾天?有沒有攜帶有機物?
外星人:⊕☆★★★☆▲⊕⊙…..
官員:體溫20度C,但是這在K隆星人已經算發燒了,依法必須請你配合撿疫….還有鋼普拉已經超過攜帶數量限制,依規定必須扣留
外星人:Σ(o△O || ) Keroooooo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