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從行銷方式的演進,尋找地方行銷的制勝關鍵



行銷不同於銷售,銷售的目標是推銷產品獲取利潤,而行銷則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以創造顧客價值與提升顧客生活品質為目標。然而,隨著行銷工具的演進與創新,傳統的產品行銷已不敷使用,Schmitt的體驗行銷策略模組,也隻能淪為行銷工具,從農會行銷與成功的案例發現,如果希望為顧客創造獨一無二的消費體驗,就必須說出感動人心的故事,整合所有媒體行銷工具,包含網路、報紙、雜誌、甚至電視等大眾媒體,兼具深度與廣度,在廣大的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不可動搖的地位。

行銷≠銷售

  行銷marketing與銷售selling,皆納入企業管理的流程,企業製造的產品,透過行銷與銷售,獲得最終的價值與利益。然而,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曾說:「行銷並不是一門找出聰明方法將產品賣掉的藝術。它是一門幫助你的顧客變得更好的藝術。」換而言之,銷售的主要目標是推銷其所製造的產品,著重於滿足賣方的需求;行銷則是以買方的需求為主,目的在於滿足顧客以創造利潤。因此,行銷是為顧客創造價值與提升顧客生活品質的一門藝術。

圖一:銷售與行銷觀念的比較

資料來源: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10th Edition,方世榮譯,民89,行銷管理學,東華書局,P.24。

  有商品之後才能「銷售」,然而「行銷」是在商品存在之前就可以進行,必須找出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可提供的對應商品。行銷決策的流程包含:分析市場機會(SWOT、五力分析…)、發展行銷策略(STP:市場區隔/目標市場/市場定位)、規劃行銷組合(4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執行過後還必須監督銷售成果,與不斷地改善商品,甚至也包括決定商品是否及何時下架。所以說,行銷並不是短期的銷售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計畫。

體驗行銷創造顧客忠誠度

  單純強調產品特性與品質的時代已經過去,傳統的行銷組合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改由情境的創造與體驗方式的互動,觸動消費者的內心,產生美好動人的回憶與感受,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滿意度,成為品牌的忠誠顧客。Schmitt(1999)在「體驗行銷」一書中指出五大體驗行銷策略模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運用體驗行銷策略可創造的不同的消費經驗與深化品牌形象。

  今年在輔導南部三個農會行銷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不同行銷方式的演進,農會相對於一般的企業,步調較緩慢,尚停留在注重品質的傳統行銷方式。因此,農會收購了農民的作物,藉由農產品加工或代為銷售的方式,強調農會品質保證,進而提高農會的利潤。在此過程中,農會推廣產品時,隻重視品質的認證,以通過ISO22000與HACCP國際雙認證,或是取得有機標章,列為主要行銷議題與優勢,過度強調生產者的用心,而忽略了行銷最重要的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創造不同的消費體驗。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