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蘇絢慧最新作品《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四月上市

成人圖片  李多海

image

 

    v107_back (1)

自序

看見關係中帶著傷的「我們」

  當我是小孩時,我的父母長年的缺席,讓我難以用「一個小孩」的身分與角色被疼愛、被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活得戰戰兢兢,害怕一不注意或一不留神,周圍照顧者就會像強大的巨人一般,毫不心軟的對我痛打一頓、痛罵一番,或是擔憂會再度遭遇被遺棄的可能。

  因此我很懂得看臉色,很懂得分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強迫自己要學會許多不同家庭、不同大人的規則,如此隻是為了能夠平安活下去。

  在那些還弄不懂人生是怎麼一回事的年紀,我學會的是競爭、較量、比較與佔有。

  漸漸的,人的年齡是長大了,但始終沒有被愛滿足的心靈,開始想要用自己的辦法去尋找、去試探、去嘗試、去爭取……那個可能愛我的對象,諸如:同學、朋友、老師、長輩……

  心靈的飢餓,總是讓自己想像著會有那麼一個人完美的愛著我;會包容我、接納我、無條件支持我、無論何時都會在我需要時關注我、隨時隨地的在乎我與保護我……

  當然,這些我尋找、我嘗試靠近的人都不會真正的符合我、滿足我,而是讓我反覆的失望、感到受傷、感到脆弱、感到無望與憤怒。

  而我也在這樣無意識的追逐遊戲中,玩了十多年的人際心理遊戲。

  直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失落,以及面臨到幾乎是一無所有的人生窘況來臨,我被迫(被環境與這樣的現實所迫)反思我自己,徹底誠實的面對我自己。一開始實在很難關注這樣的自己,隻想毀了這樣的自己,因為過去那些評價與吶喊都會跑出來,極其嚴厲的控訴與指責,讓我想要抗拒、想要否認、想要怪罪,同時又不客氣的責備自己、恥笑自己。

  但當我終於有一點點懂得何謂接納時,我對自己有了一絲的慈悲與柔軟,我才開始可以觀看我自己。當我不再拿著大刀大槍對待自己時,內心的自己才願意誠實的揭開內在的世界,將在黑暗中隱藏的部分坦露在光下,被我好好的凝視、被我好好的接觸與靠近,進而撫慰。

  我也一點一滴有了勇氣與力量,一點一滴的看見自己長期以來累積的失誤與扭曲角度;這些失誤與扭曲,不僅被我拿來對待自己,也被我拿來對待世界與他人。

  我一層一層的揭開自己的生命過往記憶,發現自幼以來,不被好好的像一個完整的「人」對待,所以我是不完整而偏頗的。我的生存必須要應付很多要求與評價,否則便會招來重重責難和強烈的批評。為了獲得安全感,我不停的討好別人,順應別人,以別人的喜好標準當作自己追求的目標,以期待被喜愛或被接受,減少被指責與批評的機會。

  曾經,我十分恐懼自己不被喜歡,不被認同,於是總是害怕別人的評價,也很容易敏感到任何他人的反應。如此,我對他人有許多的防衛,總會在他人的不認同中感到受傷,同時又氣憤他人怎麼能不認同我。矛盾的是,又不能不在乎他人的觀點與論述。於是自我隻能一直在內在衝突,也一直與外在環境衝突。

  而我對待別人,也不是將他人視為一個完整的人對待,仍是以自己的投射想像別人,要別人「一定」要如何反應、「一定」要怎麼對我、「一定」要說不會讓我受傷的話。MediaScaner當他人不符合理想期待,我便受不了挫折,就抗爭、情緒拉扯與威脅,絲毫不懂別人也是一個個體,有他的氣息、他的需要、他的喜好、他的想法、他的選擇。

  我漸漸懂了,「物化」(或說工具化)了自己與他人,是關係傷害與關係挫敗最大的原因。

  我也開始懂得年輕時的情感傷害,何以他人會漸漸的越來越疏遠,甚至想逃開。

  我痛定思痛,不再以受害者自居,也不再以無助及自責,迴避我所面臨的存在困境。我開始大量閱讀講述「關係」的相關書籍。不僅閱讀,也接受諮商治療,並且,不斷的自我分析與自我書寫,在他人覺得「想太多,沒有必要如此苦行」時,我堅持自己的付出與投入。因為我知道自己在走一條重新學習與重新建立生命新秩序與新格局的歷程,這是他人不會明白,也無法全然參與的歷程。

  如果,人在關係中,盡是折磨與相互攻擊,而無法在關係中讓彼此更好,成為更成熟的獨特個體,那麼關係實在沒有意義,沒有必要讓我們付出這麼大的生命力氣與代價。

  但是,好的關係的建立是一種相互的意願與投入,有著合作性的共創歷程,如果隻是空等著他人的給予,或是被動的配合,那麼好的關係,也還是很難實現。

  如果沒有從「重新學習」的意願與行動來瞭解「關係」這回事,僅僅隻是不斷反覆使用幼年經驗過的模式,並在無意識中,繼續複製、重演那些負面情節,繼續製造負向情緒,那麼,負性關係或具有傷害性的關係也隻好繼續的產生。

  如果不想真實的承認過去的關係經驗與模式已不敷使用,也不想面對重新學習的艱辛與困難過程,那麼隻好繼續在失落、失望、受傷的情緒中,哀嘆所有人,包括命運的辜負了。

  關係要能「幸福」並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幸福」是需要學習的。我們的童年乃至成長歷程,都曾在關係中受過傷,我們帶著這些傷口無意識的進入到後來新的人際關係,即使人換了,卻往往重複著過去具有傷害的關係模式,並且感覺到一種無力抵抗的命運,不斷上演著某些相似的情境,造成類似的關係傷害。

  這本書就是希望我們不是空留遺憾與空有哀嘆,而感到無能為力。不論我們從何時覺醒過來,發現這些關係的情況有如一種輪迴般的在不同時空背景中發生,而開始有意識的想要改變、想要創造不同的人生經驗、想要蛻變一個新的我,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遲。當我們願意先從自己改變時,關係的另一人也才能在經歷不同的對待方式與不同的互動經驗中,開始有機會改變他的方式與他的信念。

  願這本書,陪伴著想要好好學習關係這人生大議題的閱讀者。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小小心願:我們都可以不在關係中受苦受傷了,而是讓關係的存在使我們更好,讓我們彼此都成為更完整的我,更成熟也更加具有超越性的我。並且在關係的互助與互相扶持中,真正學會了幸福,也容許幸福在我們的生命裡發生。

 

博客來訂書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829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